新闻资讯

当公交人唱响“车轮上的中国梦”
发表日期:2025-09-19 17:33:14    阅读数:169 
  五个半月前,排练厅里凑了群"不搭界"的人--公交司机、维修工、调度员,还有售卡员,这群平时摸方向盘、抡扳手、盯着时刻表的人,手里捏着乐谱,嗓子像生了锈的门轴,扯着调子找不着北。

  "跟早高峰堵车似的,各跑各的!"老李扯着常年跟发动机较劲的粗嗓子自嘲,王姐的声音也干得像报站器卡了壳。可没人打退堂鼓。每天下班,工装都来不及换,扒拉两口热乎饭就往排练室冲,空荡荡的屋里,雷打不动练俩小时。指挥老师鼓励说:"我要听见你们身体里的声音"。他们似懂非懂,就扯着嗓子一遍遍磨,把"哆来咪"当新路线背。

  呼吸练习、丹田发力、找准节拍、控制强弱……这群老公交突然摸出点门道:唱歌跟开车不都一个理儿?得像发车时刻表似的准点,像十字路口的车流般协调,还得有跑完全程的耐力。握方向盘的手慢慢能跟着拍子晃,听惯报站器的耳朵也能抓着调子走了。

  比赛那天,全员换上挺括的衣服,灯光烤得人冒汗。指挥手一抬,老张突然觉得,台下黑压压的观众跟早高峰的乘客似的,而他们这群人,活脱脱拼成了一辆公交车--有人是稳当的底盘,有人是亮堂的车灯,还有人就是那个"前方到站"的喇叭,旋律就是他们天天跑的那条线。

  "那不是3路的张师傅吗?"台下有人喊,几个常坐公交的大爷大妈使劲挥手。一曲唱完,掌声跟炸了锅似的。这支从零起步的"草台班子",还真成功晋级了。

  回程的公交车上,不知谁起头哼起了比赛的调子,老李跟着打拍子,王姐的嗓子也润了,车厢成了移动的合唱队,连后排打瞌睡的乘客都支棱起耳朵听。五个半月的汗珠子,凝练成台上六分钟的光华。

  于他们而言,收获的远不止晋级的成绩,是在平凡的生活里找到了诗性节奏:晨光里,方向盘缠着调子;调度表的格子里,晚风正抄着谱;售卡员递出的卡片,都带着未干的音符。这无声的合唱,早跟着车轮,碾成城市的年轮。

  附:全体演唱人员大合照及晋级展演名单